你的第一步是創業: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下標題時,我自己笑了一下!什麼叫"你的"第一步?要做行動實驗的人是我自己,應該下標"我的”第一步吧!收起嘴角的笑容,不~就是"你的第一步"了,我要把讀者拉來和我在同一個位置思考,這樣即使沒有感受到盈利之後的財務自由快感,至少也能和我同等感受到創業之後,才是心智磨練的開始。
你做好創業的心裡準備了嗎?
要成為一個企業家,創業是開始的第一步。這職涯的二十年來,看過好多的老闆,走起路來自信滿滿、個個光鮮亮麗、說話起來口沫橫飛,當你和對方熟悉了或是有業務往來之後,慢慢的你可以感受到一個企業主都有自己經營企業上的壓力,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一樣,差別在於老闆的煩惱,來自於經營目標要怎麼達成,這可能還是好的一面,大多時候老闆的煩惱來自於下個月的薪水、這個月的貨款的錢要去哪裡找?去哪裡借?而你個人的煩惱有時只是庸人自擾,睡一覺就沒事了。
選擇創業的原因有很多種,你是哪一種?自己隨便信手拈來竟然也可列以下六個類型:
1.初生之犢不畏虎型(有資金支援的年輕人、想試身手的畢業生、有老闆夢的人):這類型是所有類型裡在創業前最充滿自信的人,能侃侃而談欲創業的理念、分享看到巿場的缺口與認為自己能精準的滿足目標客戶。
2.生活斷炊不得不型(找不到工作失業者、收入遠低於支出者):這類型常因為急需生活資金,沒有太多的選擇,所選的創業項目常是低起始資金或無起始資金的項目,通常是低進入門檻的行業。
3.職場無望自己來型(面臨中年危機者、懷才不遇者、無法突破職場天花板者):這類型會在自己的專業還有巿場價值時,以自己成熟的專業技能與產業通路人脈結合去成立公司,相當考驗業務能力。
4.斜摃有成型(還可分不小心與刻意練習型):這類型常結合其他類型的原因而選擇自己斜槓變現來創業。
5.有好產品或好的商業模式來試巿場型:這類型比較符合近代創業家的定義,即仰賴一個絕佳的點子,運用自己過人的才能與稀少的資源,看看自己能不能拚出一個事業。
6.有閒錢也來開業投資型:說實話,這類型也不少!他們大多優先選擇的創業會是直接加入有現成商業模式與試算的出回本期與現金流的加盟體系。
基本上,創業第一要件需到位的是資金,其實應該是現金流的規劃。
如果你設定的商業模式在公司設立之初還無法每月創造穩定的現金流,你得先準備初始的營運資金至少要籌備能營運三年以上,五年最好的安全水位資金。但只有極少數的創業者會等資金到位才開業,大多是有了簡單的想法,直接帶槍上陣,完全沒在思考糧彈。上述選擇創業的原因選項裡,有資金支援的年輕人或有閒錢來開業者,比較不需為資金煩惱,商業模式或切入巿場如果經營不佳,還有修正二、三次的燒錢機會;其他的選項裡,用自己打拚多年或投資收益的積蓄來創業,在經營上就顯的步步為營了。
選擇創業的原因很多,但創業的理由通常只有二種:財務自由與自我實現。
一家公司經營的好,是最靠譜的被動收入系統,創造穩定的現金流;如果又能將自己的才能與專業化為商業模式,有機會改變巿場或產業生態往好的方向前進,更是另一種自我肯定的成就,但能成功創業生存下來並不容易。
根據經濟部出版的<<2020年中小企業白皮書>>指出,至2019年的統計下,”經營未滿十年者(約占48.68%)與超過十年者(約占51.32%)相近;其中,經營年數未滿一年者占6.74%;經營年數未滿五年者約占總中小企業家數的3成。"從此敘述來看,有一半中小企業無法撐過第一個十年;有三成的中小企業壽命只有五年;有7%的中小企業一年內就玩完了!
查詢資料時,也有些文章指出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十三年的數字,但我從白皮書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統計數字。Anyway這些統計上的企業壽命年數會讓想創業或已創業的你,有什麼感想嗎?我的感觸可多了!當我在列出創業的原因選項時,我腦裡不斷的出現我認識且符合選項裡描述的人,有些還在實現自己當初創業設下的長遠目標中,有些在經營生存戰裡打滾好多年還沒解脫出來,有些經營失敗賠掉了家當,甚至背負債務重新回到職場。無論當初選擇創業的原因是哪一種,至少這些人都體驗過經營一家公司的不容易,也從過程中瞭解自己適不適合創業或是自己有哪些地方不足,再去補強!這些經驗將會是下次再嘗試的養分。
我自己的創業準備心境轉折
回頭來說說我自己!在決定要做企業家行動實驗前大概經歷了三個心境轉折。第一階段是商學院畢業的前五年,內心一直覺得對商學院的學生而言,最高的實踐就是去創業,這樣所有你學的理論與個案研究分析都能在巿場上驗證紙上談兵的功力。第二階段是在職場十幾年裡,看到許多老闆夢碎,導致負債累累,生活上狼狽不堪,鬱鬱寡歡的重回職場的案例,讓我開始思考經營一個企業實際上需要的不是只有衝勁,有太多的東西要思考,讓我定期會檢視自己的能力,心中對於創業變成老闆有一股抗拒感。第三階段就是現在,當自己覺得創業所有基本要素皆到位時,是否要踏進創業之路,那可是個不歸路,整個過程實在太磨練心智、考驗人心了,但是,在做了二個思考後,紛亂的思緒就沈靜下來了。
第一個思考是企業的願景與使命,當找到了經營的長遠方向時,就很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做,所有在經營上的疑問都消失了。
第二個思考是成為老闆之路,人生開始有了重責大任,能不能背負在企業生命週期裡所有折磨的人事物?答案是把它當成人生的歷練,不要去害怕它,而是面對它,處理它,再把經驗介由組織傳承下去。
這一路梳理下來了選擇創業的原因列表、唯二的創業理由,還有我自己闡述了創業的心境,看起來我已做好心理準備了,你呢?歡迎一起來交流創業的甘苦談,讓探索的人可以多些線索悟出些道理。
備註
1.中小企業在經濟部認定之標準指依法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實收資本額在新臺幣一億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二百人之事業。
2.小規模企業在經濟部認定之標準指中小企業中,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五人之事業。
3.2020年中小企業白皮書中調查企業規模別選項標準,微型企業係指員工人數未達5人者,中小企業係指員工人數未達100人者(含未達 5 人者),大企業係員工人數100人(含)以上者。